故步自封就要步人后尘,锐意进取方能勇争上游。近代以来,欧美日在国家、都市、产业、企业等多个层面因地制宜、与时俱进地发挥创造力,从无到有地开辟一个赛道,脱胎换骨地改变一个行业。
1851年,英国在伦敦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,向全球展示了其优越的生产力。当时的英国完成了以蒸汽机、纺织工业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,生产了世界上40%的机器。与之相比,“德国制造”俨然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。为了追赶英国,德国在全国建立平民中学体系,大力发展工科学校,弘扬工匠精神。到1871年,德国文盲率仅为12%,英国则高达30%。
现代大学的建立,促进了科学家群体的职业化。德国在医学、物理、化学领域人才荟萃、逐渐领先世界,牛津、剑桥等英国高校却依旧集中于文史精英教育。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科研实力的积累,促进了德国钢铁、化学、医药、机械领域一流企业的崛起。1913年,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制品、电气机械出口国。1870年,德国对英国出口中仅40%为工业品,1913年已达70%。
1896年,英国学者威廉姆斯在《德国制造》中不无感慨地为“德国制造”正名,并指出英国制造设备的落后。短短五六十年间,德国制造业就实现了逆转赶超。
幕末维新,日本京都卷入旋涡,半壁城区化为焦土,人口减少三分之一。加之明治政府迁都东京,古都地位陨落。百废待兴之际,京都积极地进行自我革新,从西方引进以电力为代表的先进技术。1889年,京都建造了亚洲最早的水力发电站,比世界上最早的水力发电站仅晚了11年。1895年,京都运行了东亚最早的电车系统,比世界上最早的商用电车也仅晚了11年。1915年,京都住宅电气化率达到100%,是世界上最早实现电网全覆盖的城市之一。
在京都的先驱示范下,日本电力工业迅猛发展。到1930年,日本住宅电气化率高达89%,高于德国的85%、美国的68%。电力的普及,也为古都播下了接纳新知、重视科技、鼓励创造的文化基因。
早期,美国机械制造业需要直面两个课题:一是开发非熟练工也能迅速上手的机床,二是开发适合大规模农场场景的农机。这是美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,也是开拓新赛道的机遇。
在此大背景下,美国另辟蹊径地探索出以工程细分化、机床专门化、零件标准化、生产连续化为特征的“美国生产方式”。简言之,美国把机械生产分解为各个零件的生产,并针对各个零件开发不同的机床,生产出标准化零件后再进行组装。
1854年,英国议会调查团在报告中指出,虽然美国机械在整体上不如英国,但体现了出色的创造力。“美国生产方式”在20世纪初被工程师泰勒提炼为科学生产方式,后被福特汽车集大成为流水线式生产方式,影响持续至今。
棉纺织工业是产业的元老。日本作为后发国家,明治维新后积极导入英国棉纺织机械,大力发展棉纺织工业,在国际市场上和英国展开竞争。1925年,日本对中国棉织品出口赶超英国;1935年,日本对印度棉织品出口也超过了英国;1934年,日本对外棉织品出口跃居世界第一。
但二战后,随着家电、汽车等新型消费品普及,纺织品需求下跌,产能日趋过剩,纺织业逐渐成为低利润的传统产业。在此背景下,日本纺织企业开启转型之路,不少转向化妆品和医药产业,转型成为化妆品行业巨头;还有公司在保留纺织业务的基础上,把事业重心转向化工材料、电子制品。
企业是生产行为的承担者、技术创新的推广者、就业岗位的提供者,企业的自我革新牵引产业升降、关系国家兴衰。
19世纪末,纺织工业收纳了日本70%的劳动人口,提供了50%的工业产值。丰田佐吉在发明蒸汽动力织布机、铁制自动织布机、环状自动织布机后,最终在1924年发明了世界一流的全自动织布机。此后,只要他安于现状、故步自封,就不会有后来丰田汽车的故事了。
当时,日本汽车行业是、通用汽车的天下,以进口海外零件组装加工为主。丰田佐吉敏锐洞察到日本经济结构从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型,并且从纺织机械的生产流程、品质管理中发现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机械与新兴产业汽车的关联。于是,他卖掉了全自动织布机专利,毅然决定把资金投入汽车行业,研发零件加工、车体组装等,并立足自身经验和日本国情,逐渐探索出适应多品种、小批量市场需求并着眼于及时高效的“丰田生产方式”。
杏彩体育注册
上一篇:以智能制造推动纸业供应链优化升级
下一篇:以“新”赋能千行百业 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持续输出先